佛教中的【三昧】是什么意思?念佛三昧又是什么?
三昧(佛教解釋)
三昧,佛教用語,指禪定境界。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處而不散亂之狀態(tài)。三昧是梵語(samadhi)的音譯,也譯作“三摩地”、“三摩提”。意思是止息雜念,使心神平靜,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。三昧,可意譯為定、等持、正受、調(diào)直定、正心行處、息慮凝心等。三昧即心定于一處,故稱定;遠離惛沈、掉舉而保持平等的心,故稱等持;正受所觀之法,故稱正受;調(diào)整散亂的心使正直,故稱調(diào)直定;正心之行動,使合于法的依處,故稱正心行處;息止緣慮,凝結(jié)心念,故言息慮凝心。
此一將心集中于專一對象的精神作用,可分兩種: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即“生得定”,另一種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,即“后得定”。前者靠積德,后者靠修行而得。心到達三昧的狀態(tài)時,起正智慧,進而與所觀境冥合,分明了知,而悟得真理,甚至于直接感見圣境,此稱三昧發(fā)得,或稱發(fā)定?芍,三昧是證悟(正見)的必須階段。
然而對此三昧,各宗看法不一。俱舍宗以之為十大地法之一,唯識宗則列為五別境之一。而此二宗均以之為心所之一,認為心為此心所所攝持,故能住于一境,然而經(jīng)部則認為心于一境相續(xù)而轉(zhuǎn),名三摩地;《成實論》主張三昧與心無異,即二者皆不許另有心所存在。
念佛三昧是什么意思?
念佛三昧,指以念佛為觀想內(nèi)容之一種禪定。也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得到三昧的境界。亦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之三昧。分為因行、果成二類。
因行:
因行念佛三昧,指一心觀佛之相好,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,二者皆為觀想念佛,反之,一心稱念佛名,即為稱名念佛。
果成:
果成念佛三昧,指上記三種之因行所成,如心入禪定,或佛身現(xiàn)前。因行念佛三昧為‘修’,果成念佛三昧為‘發(fā)得’。觀無量壽佛經(jīng)(大一二·三四三中):‘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,(中略)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。但當(dāng)憶想,令心明見,見此事者,即見十方一切諸佛,以見諸佛,故名念佛三昧。’大智度論卷七亦載,念佛三昧能滅除種種煩惱及先世諸罪。
-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? - 寬容法師
- 元音老人答:為什么一定要打坐證得三昧? - 元音老人
- 無諍三昧是什么意思? - 網(wǎng)絡(luò)
- 《坐禪三昧經(jīng)》上的修禪方法介紹 - 釋青平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- 演培法師
- 證念佛三昧,氣脈自然通! - 廣欽和尚
- 般舟三昧(佛教名詞) - 未知
- 華嚴念佛三昧論 - 彭際清
- 修持禪定、止觀、三昧的次第和方法 - 未知
- 三昧水懺的典故 - 大醒法師
- 藥王菩薩:最殊勝的供養(yǎng) - 未知
- 六字大明咒是三昧法門 - 方海權(quán)
- 李炳南答:怎樣才能達到念佛三昧境界?它的表現(xiàn)和效用怎么樣? - 李炳南
- 明哲長老:怎樣念佛成佛、入大光明藏,得念佛三昧? - 明哲長老
- 念佛三昧——修雖有三,成功則一 - 蕅益大師
- 須菩提——禮拜佛陀第一人 - 未知
- 何謂師子奮迅三昧 - 未知
- 三昧力在世俗中是不可思議的力 - 慈法法師
- 金剛?cè)两?jīng)一波記 - 智諭法師
- 印光大師開示“念佛三昧”的修法 - 印光大師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(shè)立放生池在經(jīng)典或傳統(tǒng)上有什么根據(jù)?
- [感應(yīng)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(yīng)該怎么做?
- [佛學(xué)常識]八關(guān)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(xué)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(xué)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(xué)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(xué)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(xué)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